狂犬病真的能潜伏 23 年吗?

查看全文
所以还是不要滥用疫苗。 而如果是之前有全程接种,后来暴露了又加强了 1-2 针,则加强针后有 3 年的有效保护期,在此期间内,除非特别严重咬伤都不需再打加强针。遇到轻微暴露(皮肤未出血的咬伤或者抓伤),终身都有保护作用。 很多人说的 10 日观察法是什么?什么情况适合用?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10 日观察法这个东西。被猫狗咬了后,可以边打疫苗,边观察(绝对不是先观察 10 天再决定是否处置),如果咬人的猫狗 10 日后还没死掉,说明它不带病毒,被咬者自然也不会狂犬病,那么接下来的疫苗都可以不打了,不用害怕。 为什么是 10 日观察?因为病毒会先侵犯大脑,再进入唾液腺,一旦唾液腺有病毒,说明大脑已经被感染,而大脑一旦被感染,基本上 5 天以内就会死亡,最迟不超过 10 天,所以说观察咬伤人的动物 10 天,如果它 10 天还没死掉,就说明它的大脑没被感染,唾液腺就更加不可能有病毒,被咬者也就不会发病。这已经是被反复多次验证的科学事实了。 WHO 于 2005 年在《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》就提出了 10 日观察法这一概念。后续十几二十年一直非常坚持 10 日观察法的科学正确性。 但在国内,10 日观察法迟迟未能登上权威教材。其实很早以前,学术界多数人都是认同 10 日观察法的,但因为中国大多数狗都没有接种疫苗,而且咬人的狗很多都不是家养狗,大家认为要观察它 10 天会面临很多困难,谁来抓狗?谁来观察?万一过了 10 天出事了谁来负责?问题很多,所以虽然理论是正确的,但一直没有执行下去。 2018 年最新版本的《传染病学》关于狂犬病的介绍当中,都没有提到 10 日观察法,更早以前的教科书当然也没有提到这个说法。 我能找到最早出现 10 日观察法的文件是 2016 年出版的《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》,该指南说:WHO 及美国 CDC 均推荐 10 日观察法,但同时也明确指出「10 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、猫和雪貂,且伤人动物需有 2 次明确记载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」。 不管如何,中国指南第一次把 10 日观察法写进去,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。 综上所述,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接种过狂犬病疫苗,这次被狗猫咬了,第一时间应清洗伤口,然后按照接种流程注射疫苗(如果你能确定你家的狗是健康的,你可以不接种),同时观察那只咬人的狗(如果是家养狗,能被观察 10 日),如果 10 日后狗还在,说明他是健康的,那么接下来的 2 针就可以不打了。这就是所谓的边打疫苗边观察狗。 但如果你在被狗猫咬伤之前不久接种过疫苗,并且还处